欢迎来到世界集成电路协会官方网站!
世界集成電路協會
您的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行業要聞

英特尔代工业务或“大调整”:放弃18A外售,转向14A研发与量产

发布时间:

7月2日消息,有知情人士透露,在面临激烈竞争和财务压力下,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正酝酿一场代工业务的重大战略调整,核心内容是放弃18A(1.8纳米)技术的外部销售,转而集中资源攻关下一代14A(1.4纳米)工艺。这一决策标志着英特尔从前任CEO基辛格的“技术开放”战略转向更加聚焦客户需求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新路线。

放弃18A外售,转向14A研发

英特尔的代工业务自2021年基辛格提出IDM 2.0战略以来,一直以“技术开放”为核心,试图通过先进制程吸引外部客户。然而,这一战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,客户信任度较低,且18A的市场竞争力不足。

台积电的N2制程技术已经进入量产阶段,而英特尔的18A仍处于试生产阶段,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。此外,英特尔去年净亏损188亿美元,是自1986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,公司亟需通过战略调整扭转局面。

英特尔原本计划将18A作为其代工业务的核心卖点,试图通过这一先进制程与台积电和三星争夺市场份额。然而,18A的客户渗透率远低于预期,且其技术成熟度尚未达到大规模商用水平。

因此,陈立武决定不再向外部客户推销18A,而是将其用于内部产品,如Panther Lake处理器和Clearwater Forest服务器芯片。这一调整意味着英特尔将不再依赖18A作为其代工业务的“杀手锏”,而是将重心转向14A工艺的研发与量产。

英特尔内部文件显示,14A被定位为“超越台积电N2的制程节点”,计划于2027年量产,目标是在晶体管密度、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代际领先。

“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”

此前,陈立武计划通过调整代工业务战略,争取苹果、英伟达等大客户的订单,同时提升英特尔在AI数据中心市场的地位。此外,陈立武还表示,英特尔将继续投资18A工艺,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Panther Lake处理器,并在2026年推出Nova Lake。

然而,最新的消息是,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战略似乎有所调整。不过,放弃18A外售将导致英特尔面临巨额资产减计,损失规模可能达到“数亿至数十亿美元”。这是因为英特尔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18A的研发和制造,如果不再将其作为独立代工服务对外销售,这些投入将无法通过外部客户实现回报。此外,英特尔还需重新谈判与微软、思科等现有代工客户的合同,这将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。

陈立武认为,“英特尔必须停止‘用不成熟的技术推销自己’,而是转向客户真正需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。”他上任后,强调“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”,并致力于通过精简组织结构、强化AI芯片和先进制程技术,重塑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英特尔自6月以来陆续裁撤了汽车芯片部门及芯片设计核心岗位,涉及员工超过20%。根据加州劳工部门文件,英特尔圣克拉拉总部将于7月15日启动新一轮裁员,主要针对物理设计、逻辑开发等非核心团队。此次裁员计划预计影响圣克拉拉总部约107名员工,涵盖物理设计工程师、SoC逻辑设计工程师、云计算架构师等技术及管理岗位。

此外,陈立武还在推动公司文化向“效率优先”转型,要求管理层级压缩至竞争对手的一半,并取消“团队规模”作为关键绩效指标(KPI)。

行业反应与未来展望

英特尔的这一战略调整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。一方面,市场分析师认为,英特尔的18A工艺虽然在技术上具有竞争力,但其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。另一方面,台积电和三星的先进制程技术(如N2和3纳米)已经进入量产,英特尔若想在代工业务上取得突破,必须加快14A工艺的研发和量产。

此外,英特尔的这一决策也可能影响其与客户的合作关系,例如亚马逊和微软是否继续选择英特尔作为代工厂,将取决于英特尔能否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。

陈立武是英特尔历史上首位华人CEO,拥有丰富的半导体行业经验和投资背景。他曾在Cadence Design Systems担任高管,并被誉为“芯片创投教父”。上任后,他迅速推动公司重组,包括裁员、精简中层、强化AI和先进制程技术等。然而,英特尔目前面临市场份额下滑、财务压力和AI市场失利等多重挑战,陈立武能否带领公司走出困境,仍需时间检验。

未来,英特尔能否通过14A工艺赢得大客户的订单,并在AI和数据中心市场与英伟达等竞争对手抗衡,将是其战略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。